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
巾帼网 > 最美我的家 > 闫和中家庭:建一座家庭博物馆
  • 闫和中家庭:建一座家庭博物馆

    2024-01-05 14:18    来源:《中国女性(中文海外版)》
  •   “耕读博物馆(家风馆)就像一部教科书,让年轻一代深切感受到农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。我们希望能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,让后辈们看得见过去,留得住记忆,记得住乡愁。”闫和中的儿子闫掌哲说。

    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农商银行退休职工闫和中、陈巧梅家庭四世同堂,上有闫和中80多岁的父亲,下有儿子、儿媳、孙子、孙女。

      2023年国庆节期间,儿孙们聚集一堂,为87岁的太爷爷过生日,再加上闫和中两个弟弟的两大家子人,总共20多口人,特别热闹。

      这一家人朴实、爱读书。他们利用闲置房屋,建成了耕读博物馆(家风馆),努力让优良的家风文化得以传承、长久不衰。

      闫和中20多岁时母亲去世,作为长子,他一直保留着家里的一些老物件。2010年翻建房屋时,看着保存了多年的母亲的嫁妆箱,他想找一个地方存放。思来想去,他萌生了建一座家庭博物馆的想法。

      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里的房屋拆旧建新,一些以前用过的老物件都损坏了。我希望孙辈们了解以前的生活状况,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。”闫和中说。

      闫和中和家人商量建博物馆的想法,得到了大家的支持。一家人齐心协力,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耕读博物馆(家风馆)。博物馆的最高处悬挂着国旗,家人们还会定期举办升国旗仪式。

      博物馆的陈列品首先从闫和中自家的老物件开始。老物件中有一个 “风匣”。闫和中说,这是一年冬天他的姨父给他们家买的,他的母亲很珍惜。那时候,闫和中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母亲拉风匣做饭,但母亲每次都把他撵走,让他去屋里暖和。闫和中开始以为是母亲怕自己拉坏了风匣,慢慢长大后才明白,母亲是怕冻坏了年幼的孩子。那时候,厨房里没有取暖设备,然而屋里却会暖和很多。每当看到放在博物馆里的风匣,闫和中都会想起母亲,还会想起很多往事。

      除了自己家的老物件,一家人还到外面“淘宝”。每次走亲访友时,闫和中和儿子都会顺便问问人家有什么老物件。他的儿子、儿媳有时候下乡看到一些老物件,也会想办法收购。就连他6岁的小孙子在地上捡到一枚硬币,也要放在爷爷的博物馆里收藏。

      从一点一滴做起,不断充实和完善。如今的博物馆分为书籍书画、红色文化、生产和生活四个展馆。

      书画馆里有家族祖辈留下的作品集、影片集等。红色文化馆陈列的藏品有革命年代的草鞋、军帽等物件。生产馆中陈列有石磨、石窝窝等农用生产工具。生活馆中陈列了绣花枕头、粮票、布票、煤油炉等物件,还有红旗牌收音机、春风牌黑白电视机、碟片唱机、双卡录音机等。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,农耕时代的乡村物件应有尽有,每一个老物件都是一份记忆,也记录着社会的发展、时代的变迁。

      老闫家是村里人常去,也爱去的地方。村民有事没事就爱去老闫家转转,看一看他家的展品,翻一翻他家的藏书。小山村里的“书香”影响了周边的村民和县城的群众,也获得了社会的肯定。耕读博物馆(家风馆)被命名为“庄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闫和中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、甘肃省最美家庭、甘肃省书香之家、平凉市文明家庭称号。2023年,闫和中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推选为“甘肃省乡村振兴阅读推广人”。

      

      文:解琳

      图:受访者

    本网站部分资讯(包括文字、图片等)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。

    如有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。电话:010-65103955,65103946

   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(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)版权所有 2025年

     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  京ICP备10020604号-6

    投诉举报电话:010-65103955,65103424